丙烯酸地面施工需严格把控基础处理、材料配比、涂层工艺及环境控制,核心要点如下:
一、基础处理:决定涂层附着力与寿命
基层强度与平整度
混凝土基础需达到C25强度,表面平整度误差≤3mm/3m(用3米直尺检测),若基础为沥青,则需密实度≥95%、表面无油污/裂缝。
新基础养护期:混凝土≥28天,沥青≥14天,避免后期沉降导致涂层开裂。
清洁与修补
彻底清除表面油污、浮灰,用高压水枪(压力≥150bar)冲洗;起砂部位用1:3水泥砂浆(添加界面剂)修补,裂缝需切割V型槽后用环氧树脂灌封。
平整度修复:低洼处用丙烯酸底料+石英砂(80-120目)按1:0.8配比刮涂,厚度≤2mm/次,固化后打磨平整。
排水坡度
设计单向坡度0.5%-1%(网球场地建议0.8%),确保雨后2小时内无积水,边缘设排水沟(沟宽≥20cm,深度≥15cm)。
二、材料配比与搅拌:确保涂层性能稳定
底漆(封闭层)
单组份丙烯酸底漆按1:0.5加水稀释,搅拌3分钟至无沉淀,采用滚筒均匀涂布,用量0.15-0.2kg/㎡,目的是封闭基层孔隙,防止水汽上渗。
中涂层(结构层)
丙烯酸中涂材料(A组分):石英砂(60-80目):水=1:1.2:0.3配比,用电动搅拌机(转速≥800r/min)搅拌5分钟,确保砂粒均匀分散。
刮涂2-3遍,每遍厚度控制在0.8-1.2mm,间隔4小时(25℃环境),避免一次性过厚导致开裂。
面漆(纹理层)
彩色丙烯酸面漆按A:B=5:1(重量比)混合,添加EPDM橡胶颗粒(1-3mm)增强弹性,搅拌后用专用喷枪(喷嘴直径2mm)十字交叉喷涂,厚度0.3-0.5mm,确保纹理均匀(摩擦系数≥0.6)。
三、施工工艺:控制涂层均匀性与耐久性
施工环境
温度10-35℃(******20-25℃),湿度≤85%,雨天前24小时及施工后4小时内禁止施工,避免涂层发白或起泡。
大风天气(风速>5级)需停止喷涂,防止材料飞溅导致厚度不均。
涂层施工顺序
分区域施工:按“先内后外、先高后低”原则划分2m×2m区块,用美纹纸贴边,避免交叉污染。
搭接处理:每道涂层搭接宽度5-10cm,前一道涂层表干后(指触不粘手)再施工下一道,防止层间剥离。
养护与验收
自然养护7天(25℃环境),期间禁止人员走动、重物碾压;养护后检测:附着力≥1.5MPa(划格法),耐水性(浸泡24h无起皱),耐磨性(Taber耐磨仪≤50mg/1000次)。
四、关键问题规避
气泡问题:基层含水率>5%时需先涂刷防水底漆;刮涂时用齿刮板消泡,确保涂层无针孔。
色差控制:同一批次材料一次性搅拌,剩余材料密封保存(≤24小时),避免分次调色导致色差。
冬季施工:低于10℃时添加5%专用防冻剂,延长固化时间至6-8小时/道,确保交联反应充分。
严格遵循以上要点,丙烯酸地面可达到8-10年使用寿命,且日常维护仅需每年1-2次清水冲洗+局部补漆,维护成本低于5元/㎡/年。